close

某日午後啊娜答翹班,去逛逛成大校園,成大最近半年有個環境藝術節,頗有看頭。
藝術品散落在成大校園各地,我們沿著位置圖用散步方式一一找到這些藝術品,然後欣賞、拍照。
作品:【山壑】‧作者:楊奉琛‧材質:鍛造不銹鋼(六件一組)



作品:【蛋】‧作者:謝茵‧材質:木+鐵

作品:【水‧蓮】‧作者:黃步青‧材質:磚


作品:【詩人】‧作者:蒲添生‧材質:銅

這是魯迅的沉思雕像,就放在成大校門口,非常醒目。
作品:【十字手】‧作者:朱銘‧材質:銅

朱銘的銅雕也有好幾尊,超震撼、超美的啦!
作品:【知了】‧作者:張忘‧材質:綜合媒材


這是我最喜歡的作品~^^~很特別!
作者張忘為這個作品寫了一首詩:
是靈魂離開了軀體
還是身體返回了靈魂
遺留在土地上的軀殼是生命的年齡
每解脫一次
靈魂的身上便留下了一道妊娠紋
是靈魂複製了身體
還是軀體複製了靈魂
遺留在空氣中的靈魂是生命的氣味
大地的舌
伸出軀殼之外嚐著生命的味道
作品:【飛撲】‧作者:朱銘‧材質:銅


作品:【思想者】‧作者:陳英傑‧材質:青斗石

作品:【浮雲樹影-風刻痕】‧作者:甘丹‧材質:大理石

這是啊娜答最喜歡的作品~~

作品:【拱門】‧作者:朱銘‧材質:銅

啊娜答說這件作品就是要這樣展現↓~~

作品:【人間系列-休息】‧作者:朱銘‧材質:銅


作品:【浮雲歌】‧作者:王忠龍

『啊~天要下雨了...衣服還沒收...』

作品:【難佛】‧作者:張乃文‧材質:大理石、花崗岩

作品:【算盤】‧作者:林憲德‧材質:鐵、銅、花崗岩



圓的算盤很酷,算盤的後面正是會計學系:

作品:【行走的女人】‧作者:許自貴‧材質:銅

作品:【三朵會思想的花】‧作者:蒲浩明‧材質:不鏽鋼、氟碳烤漆(三件一組)

作品:【叢林系列】‧作者:張小鏡‧材質:數位影像

「回到叢林,人和野獸的分界在哪裡?」

這些大幅作品就掛在大學路上,從校門口走出來左轉,一整排都是"叢林系列"的作品~



以下是關於張小鏡-叢林系列的相關報導,意念還蠻棒的!
(引用民生@報)~ 【文/陳小凌】
長達1200公分,高達600公分的八聯幅旅美藝術家李小鏡的叢林(Jungle)作品,今天直接懸掛在台南成功大學光復校區中正堂前的大學路上,在灌木樹叢之間,無論是白天或是夜晚,赤裸裸的呈現當代都會中男女的慾望橫流;當你行經過往之際,抬頭一眼望去,蠢蠢欲動的「半人獸」似乎正在窺視著你,將會帶給你心中什麼樣的震撼!或是吸引你,仔細探索都會叢林中複雜的人際關係與互動?
紙醉金迷的繁華都會場景被移置到真正的原始叢林,隱藏在楚楚衣冠下的人類獸性,也毫不隱諱的被揭露出來。
「我覺得要把現代都會中即將入暮夜晚,甚至在深夜潛伏的騷動或是不安的感覺做出來。這些熱帶叢林的植物,我先在加勒比海的維爾京群島拍攝,覺得還不理想,我又去墨西哥拍攝些植物。其實,人在這件作品裡變成比較次要,放在後面。在夜生活裏,人類許多行為與性有關係;是尋找性方面的刺激,或是尋找一些物件,多少還是會隱現出人類的獸性,我只是尋求一個出口。」
李小鏡今天特地從紐約飛回台灣,在「世代對話--2009成大環境藝術節」現場敘述他的創作的立論-人類是帶有獸性的。
目前定居紐約的李小鏡,他的創作是首先以相機將人物拍成肖像,再把圖像輸入電腦,將眾生猶自不定的蛻變,逼出半人半獸一般的造型。
李小鏡在中國文化學院主修西畫,畢業後赴美進修並獲藝術碩士學位。
在紐約,李小鏡以美術指導起家,七十年代末期轉任攝影師。
曾從事時裝及人文攝影多年,八十年代起他將攝影轉移用在藝術創作的領域裡;九十年代興起的電腦科技使他得以將繪畫、攝影與創作等不同的經驗,整合為一種獨特的媒材。
作品:【午後的心願】‧作者:林德憲(設計)、鍾邦迪(雕塑)‧材質:銅


這件作品的後面正是成大的管理學院:

跟奇美博物館借的數件雕塑品~

還有"在樹上的龍"~


走到這裡已經將校園繞了整整一圈,^^~很充實!
成大有很多古蹟校舍,有古典羅馬式樣,典雅風格,也有日式建築,很多人都會來這兒拍婚紗~



這張的FU↓有像電影"色戒"裡的話劇社~

成大校園裡的"成功湖"是地標之一,怎能錯過?

不過,沒繞過湖的另一邊,聽說有黑天鵝~

《成大校園環境藝術節》活動持續至2010年6月底落幕,
有時間來台南市的話,撥個下午去成大校園走走也蠻棒的喔!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