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次來鹿港總會看到"益源大厝"的路標,這次要繞去福興倉庫的路上又看見它了...


啊娜答立即轉個彎,就去看看吧,反正時間很多!

"益源大厝"在秀水鄉馬興村,也忘了從哪一條路彎過來,沿路一整排似綠色隧道的產業道路讓人心情也跟著飛揚起來!

我有點擔心不知道它是否有對外開放,就這樣亂找一通...不過我們很幸運,"益源大厝"大門是開著!


停好車之後發現"益源大厝"大門前的果樹有滿滿的蓮霧...地上更是掉了一堆...好夏天呀!



入內禁止帶寵物,免費參觀喔~

"益源大厝"位於秀水鄉馬興村益源巷,又稱馬興陳宅,為彰化縣內最大的古宅,建於清道光26年,已有百餘年歷史。

來看看古厝的照片、也順帶來了解一下有關"益源大厝"的歷史: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泉州府同安縣廈門二十三都五豪保官都社人陳武,因廈門一地族繁人眾,謀生不易,遂來台經商拓殖,定居彰化南門外。
相傳陳武來台後,以經營檳榔、藥材、畜產買賣而致富,人皆以「青仔武」稱之。
陳武在娶妻以後,移居彰化觀音亭前,興築店屋,經商買賣,以「益源」為號,不久之後即成巨富。


陳武育有四子,其中長子爾溫、三子爾恭,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鴉片戰爭時,因率領家丁、民團協助總兵達洪阿於大安港抗拒英艦有功,爾溫議敘得「布政使司經歷」職銜,爾恭叼賞六品頂戴,誥授「奉政大夫」,並追贈父陳武為「承德郎」,母趙氏為「太安夫人」。
陳氏兄弟獲取功名之後,乃於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著手興建益源大厝,一則顯耀門第,二來可為百世子孫聚居之所。


長子爾溫因頗諳堪輿之術,見馬興庄山水秀麗,遂卜宅其中。


益源大厝占地三公頃有餘,規模為三進三落雙護龍共九十餘房間。


但初期形制尚未完整,直到咸豐九年(1859年),第三代陳聯茂中試舉人,為豎旗桿,以巨資購得附近土地,方形成今日之面貌。






陳家興建宅第之後,漸由商賈轉為書香門第,舉人及文武秀才輩出。


古厝局部:


其平面共分三進,並向兩旁護龍不斷擴張,使得中央獨立的正廳,居於層層包圍的四合院中,形成具有防衛功能的大莊園。



宅院建材多為磚、石、土、木,磚質色澤優美,大木結構多由穿斗式與抬樑式簡化而成。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為避戰禍,全族遷居馬興庄益源大厝。
陳氏一族因初期壯丁稀少,上下二代常有青黃不接的現象,故自第二代起,皆採用「兄終弟及」的方式,選任族長來管理家族產業。
自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後,日本人因恐陳家聚族而居,人多勢雄,並為增加稅收,乃強迫陳家分戶,以便按戶徵收戶稅及房捐。
分戶之後,大厝內各戶自行管裡所居房舍,遂造成部分房舍因屋主的喜好而任意修改的現象。

日治末期及光復之後,陳家因產業經營不善、政府實施三七五減租及耕者有其田政策等因素,陳家不得不進行分產,並紛紛他遷各謀生活,現今只有兩戶人家居住於大厝內,使得陳宅較少受現代文明影響,而能大致保有原貌。
引據參考:內政部《台閩地區古蹟資訊網》

陳家第二代有四個男丁,依其四位繁衍子孫而成四房,希望每房後代皆均富裕不墜,而稱"陳四裕":


正門前右側的"貓門":


門廳外懸有「文魁」匾額一方,為陳家第三代"陳聯茂"中舉人時所立:

不過這塊匾是仿製品,原來的那塊匾額因疏於管理被竊了...

"馬興陳益源大厝"為台灣少數保存完整的大宅之一,與板橋林本源宅、霧峰林宅,並稱全臺三大古宅;
外埕仍存旗杆座一對:


看完內政部古蹟資訊網的歷史簡介,讓人好像看了一齣""戲說台灣""之感...
故事結束了、人走了,留下的僅剩飽受歲月風霜的古厝,後代的人真的要好好維護管理,
畢竟經歷過這麼多年,還能維持大致完整的古厝樣貌,實屬難得!
益源大厝其建築價值在於其代表彰化的鄉村民間住宅,這是現代人住慣公寓、洋房所無法體會的...




馬興陳益源大厝
地址:彰化縣秀水鄉馬興村益源巷四號
電話:04-7697024(秀水鄉公所)

注意事項:
參觀前請先聯繫秀水鄉公所。

交通資訊:
由中山高速公路(國道1號)下彰化交流道往秀水鄉方向 → 接彰鹿路(縣142)→ 右轉彰馬路(彰18-1) → 右轉雅興街(彰17) → 約半公里到達益源古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ice0439 的頭像
    alice0439

    綠茶香の異想世界

    alice04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