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個學期已在上禮拜考完期末考後結束,從這禮拜開始我有兩個多月的暑假!
我的同學的第三學期也在這禮拜正式開始,我,我沒有第三學期,我不暑修!
我打算那些不夠的畢業學分,要在未來的四個學期去修日間部的課補回來。
在這個暑假要好好加油啊,我的同學們!^_^~我先放暑假去啦~啦~啦~啦~啦~啦!

自從去念夜四技以來幾乎每個學期都有"分組報告",自己找組員、題目設定好(或是老師指派)、
收集資料、跟同學討論、開始製作POWERPOINT、討論講稿流程、內容該補充的東西...
不敢說每學期都有所收穫,不過我知道未來的報告科目(主題)會越來越趨向我們的本科─科技管理

二下的科技管理老師在聽完我們分組報告之後,他規定要指派三人寫當天"分組報告"的心得;
我們班女生只有七隻,通常座位都是坐在一起,功課也是一起討論、一起玩笑...
這種分組報告心得也說好誰要寫哪一組,因為這樣資料取得較容易,也比較好完成。

我的同學─"秀",很早就說好要寫我們這組的心得,於是當天報告完我就將POWERPOINT、講稿都拿給她,
過了兩個禮拜,"秀"問我要不要看看她要交給老師的心得報告?
我當然OK,所以我用隨身碟裝回了"秀"寫我們這組的心得報告。

當天晚上我看完後將這篇寄給另外兩個同學分享,同時也寫信徵求"秀"的同意,
我想把它放在網誌上,瀏覽起來方便多了,另外其他兩個組員我也不用轉寄了^^~
"秀"寫得很深層,我覺得我們做的資料還不及這份心得報告的三分之一...真慚愧...

我們做的報告內容是一篇瑞典焊接公司將技術轉移到低成本國家(匈牙利)成功的例子,
"將技術與製程從成熟工業國家移轉到低成本國家的益處",簡單說來就是幾個重點:

1.瑞典焊接公司ESAB進入匈牙利國家,購買當地的焊接工廠,將自己的技術與管理模式套進去。
2.管理層面的分析。
3.技術的轉移絕不是單單只要"低成本"這麼簡單,涵蓋的複雜面要考慮到的東西。
(因為如果評估錯誤,就會導致投資失敗。)
4.創造了優異的成績之後,ESAB公司將這套模式再次套用到每一個正在積極發展的國家,順應當地文化民情下當然也都非常成功。





下面紫色字體是我同學"秀"(同意我放在網誌上分享)寫的分組報告心得。




將技術與製程從成熟工業國家移轉到低成本國家的益處


一開始寫這份心得時,題目既然是移轉到低成本國家的益處,我很想以條列式的方式將益處整理出來,但是內容怎麼談到的都是問題,再想到我國的傳統產業如製鞋業或紡織業轉移至東南亞國家的例子,與課本所舉的例子又有所不同,我的思考陷入了盲點。
後來老師課堂中的一句話讓我突然豁然開朗,回頭再省思這個題目,有點想賴皮的說題目不恰當,如果將題目中的益處改成克服的問題似乎會來的更為恰當,因為有八成的內容都是圍繞著移轉所遇到的問題在陳述,我不知道先前的學長姐們是否和我遇到同樣的問題,所以無法發揮的很好?
但我在這中間思路打結了很久,直到六月九日上完課後終於讓我想明白了,回過頭再看看自已的心得所言無物,在交不出手的情況下,只好拉回重寫。

企業最主要的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利潤,技術或製成的移轉只是其中的一個手段。
技術輸出國會移轉到低成本國家的益處只有兩個,一是降低成本(仰賴廉價的勞動力或降低原物料的運輸成本),另一是開拓新的市場,而技術輸入國的益處也有兩個,一是獲得技術,另一個是企業進駐會造成當地的經濟轉型,所以很多開發中國家都希望國際企業進駐它們的國家;這益處是結果,似乎沒有甚麼好多談得,重點是要獲得這些益處的路程企業該怎麼走,在企業你要獲得益處之前,必須先克服在再轉移的過程中所遇到的種種問題,這些問題是給企業的考驗,當通過考驗之後才能獲得最後的益處。

匈牙利要的是技術,所以ESAB入股匈牙利電極工廠;傳統產業如製鞋業或紡織業轉移至大陸或東南亞國家,絕大原因是當地的人工、物料都相對便宜;電子代工鴻海在亞洲、美洲、歐洲皆有設廠,講的是一地設計、三區製造、以及全球交貨,除了降低運輸成本,最主要是電子產業的特性『速度』。
不同的原因卻同樣的要做技術移轉,成功的技術移轉,促進經濟成長,將這些技術轉換成世界級產品,進入全球市場競爭。

不同的產業在技術移轉時所面臨的問題不盡相同,以匈牙利為例,生產低成本的電極品質令人不滿意,原本是以低成本生產電極做為有利的條件變得不是最大的利器了,提昇品質是匈牙利最主要的目的,而ESAB能提供匈牙利所想要的技術,ESAB也在技術移轉後獲得匈牙利的重大市場佔有率。
高標準的品質要求與的技術轉移是每個企業最重視的課題,越大的品牌越會重視他們的品質,品質也代表了商譽,如果哪一天所製造的產品出了事,再多的促銷與降價可能都挽回不了企業在市場的損失。
ESAB有了一套模式後,在印度、印尼、俄國、中國、阿爾及利亞與及埃及不斷的複製成功,ESAB讓我覺得它是一個既嚴謹又靈活的企業,在品質上它做到絕對的堅持,但能在全球各地各個不同的國家經營成功,它必須在管理上或策略上靈活且附有彈性,否則不同的風俗民情怎麼可能只適合一種模式。

轉移的過程中其次的問題是管理,尤其是勞力密集產業需將技術轉移至低人力成本的國家,因為人有思考能力,所以管理的過程中困難度也較高,技術輸出國如選擇的地點非同文同種的國家,語言及風俗民情又是一大考驗。
每個跨國企業都有管理上的問題,目前富士康的跳樓事件,在媒體的報導上炒得沸沸揚揚的,富士康以往的成功是建立在低廉的人力成本的基礎上,其在中國的勞工條件、待遇、福利均優於同業,但是12起的跳樓事件,即使是員工的個人問題,企業也很難置身事外,很顯然,在加薪付諸實施以後,富士康賴以生存的所謂「成本優勢」將遭遇巨大挑戰。這種現象並非富士康所獨有,長期以來中國,以廉價勞動力吸引資本的模式,即所謂的「中國模式」,使中國的經濟出現了快速增長,尤其是在招商引資方面具有優越條件的東南沿海地區,更是通過內地廉價勞動力的輸入,獲得了可觀的「人口紅利」。
富士康的問題具有預言色彩,「中國模式」發展的警鐘,之後佛山本田汽車工人抱怨日本職員薪資比當地人員高出十倍,中國新工潮的出現,低成本、廉價勞工、農民工配套的經濟模式在中國是否已走到盡頭?值得觀察。

富士康的大幅加薪,超出一般大眾的想像,剛完成鴻海的期末個人報告,所以對於鴻海的整個企業有一定的了解,報告繳交的隔天,調薪幅度超過1倍,一次比一次高,原本30%調至66%,只覺得是郭董大手筆,但當薪資調幅超過一倍時,我的直覺是詭異。
「虎與狐」的結合是郭台銘,那就不要小看老虎的魄力與狐狸的靈動,有沒有政治力的介入我不確定,但連續的調薪不禁讓人覺得後面有一支讓人看不見的手,在威脅著郭台銘,富士康將薪資調到讓人出乎意外的高之後,除了解決現有「血汗工廠」的問題以杜絕悠悠眾口,同時也讓薪資的問題成為全中國的問題,請問其他外商該如何面對這一波的加薪潮?禁不起成本的提高,外商是否會考慮撤資這一條路,到最後是互蒙其利還是互蒙其害?就靜待後續的觀察。
出此招之後可以讓富士康有更多的時間與空間來面對「鞏固訂單」的問題,畢竟像頻果大廠就很怕大火會燒到自家門口,所以此次的危機處理我不禁要對郭台銘豎起大拇指。

市場國際化,生產國際化已屬必然趨勢,高科技產業是國家重要的經濟的命脈,也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一國若掌握全球獨步的科技與技術,將可以主掌全球市場,閉門造車早已不符合現今的局勢,將技術移轉至低成本國家還有一項反饋的益處,技術輸出國的母公司將技術移轉至技術輸入國的子公司有一定的成熟度之後,子公司也有可能主動追求技術能力提昇與創新反饋回母公司,例如飛利浦在台灣的資訊家電產品事業、惠普在新加坡的印表機產品事業、以及摩托羅拉在中國大陸的通訊產品事業,是國際企業技術移轉海外子公司成功的典範。
由於成功的技術移轉,目前這三家海外子公司均已發展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核心技術能力,除了將創新技術回流母公司,以創新產品行銷全球市場,同時也成為這三家國際型企業在九十年代創造全球市場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之一。
由此可見,技術移轉能力將成為影響國際型企業全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投資國外,技術可同步成熟,在其他有利條件配合下,取得競爭優勢是必然的結果,相對於只有在國內發展的產業就逐漸失去了應有競爭優勢。




期末考,我的科技管理考卷最後一題問答題:
你"期末個人報告"的公司,這學期的科技管理你覺得可以帶給這家公司什麼幫助?
這是一題很活的題目,不會有人不知道自己做的個人報告公司是哪一家吧?
這學期的科技管理學很多"皮毛":技術創新、競爭力、技術規劃、技術策略、技術轉移...
只要把這些套用進來就是答案了,老師只是在測驗有沒有帶心來上課吧...我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ice0439 的頭像
    alice0439

    綠茶香の異想世界

    alice04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