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禮拜二國文課停課,老師要我們自行參觀"國立台灣文學館",於是我又踏上中正路。
可能下學期的國文課會教到台灣文學方面的課,老師要我們先對台灣文學有基本的認識。
對於心得,老師說:就是一篇"遊記"!用心看、輕鬆的寫就OK!

●大學國文2學分
台灣文學館這棟建築在日據時代的名字是"台南州廳",建築師森山松之助,台北總統府也是他設計的。



挑高的設計、明亮的空間,早期的公務員在這裡辦公心情一定很愉快!

文學館內有常態性展覽與特展展覽,11、12月份的特展展覽:
。。。大河浩蕩-鍾肇政文學展
。。。幸福文學特展
。。。鐵道文物文化及鐵道文學特展
。。。穿越歷史長河-文明科技四千年


*幸福文學特展:

我上二樓看了之後才發現,原來台灣文學館硬體建築有異國風格,常常被結婚新人選做拍婚紗的地點,一路走下來,台灣文學館似乎也與新人一起見證了幸福,所以文學館將這一系列辦了一個特展。

一些婚紗照片、新人結婚的幸福時刻館內僅用照片呈現,原住民的新嫁衣也成了展覽特色。


入口有一對穿著粉紅洋裝、簡單剪裁西裝的人體模特兒,早期民國30、40年的結婚服裝真的就是這樣而已,我在公視有看過,新娘子就是要穿紅色或是粉紅色的正式洋裝!


*大河浩蕩-鍾肇政文學展:
這位魯冰花的作者就讀淡江中學,是李登輝先生的學弟。


鍾肇政文學展展場佈置的書架上方還有巨大天狗吃月、貓與2倍大的老鼠的模型、飛在天空的書本…



這是將魯冰花裡的天才小畫家古阿明的畫作世界模擬出來,像極了書本掉出了老鼠、貓咪…

在展區內看到除了魯冰花介紹外,像"望春風"→寫鄧雨賢(音樂家),"原鄉人"→寫鍾理和(作家)。





我喜歡它的佈置手法,把讀者帶進鍾肇政的文學世界。

*鐵道文物文化及鐵道文學特展在地下室,這個我就沒下去參觀,中庭的地板上都貼了鐵道貼紙;有關台灣鐵道支線的故事、旅行文學、貫穿台灣南北的鐵路串連…種種文學作品都在地下室。


*"穿越歷史長河-文明科技四千年"這個特展是中研院為慶祝"歷史語言研究所"創立80周年所辦。

展出的東西大致上是一些演進史,像:紙張的發明、印刷術、攝影術的誕生、電腦的發展…之類的。

我每次來固定一定會看看固定常態性的展區:「台灣文學的發展」,共分為八個展區。
(一)深耕土地、走向現代

一張大幅的農人犁田畫面印入眼簾,這個展區以「牛」和「鐵路」來展現台灣文學中的兩大主要意象。
「牛」勤勞努力,是本土草根性的代表;而「鐵路」無遠弗屆,是走向世界的象徵。
台灣農業社會"牛"非常重要,文學館裡也用了牛象徵了台灣文學演進以來的步伐。



彎廊右邊有張椅子,讓人可以一面聽著林強的"向前走",一面看窗外移動的風景(模擬)。

每次來我都會拉著啊娜答再次感受。

(二)多音交響、族群共榮
這塊展區中間排放了多座母子雕像,「媽媽的聲音」,每一個雕像都是各個原住民的代表。


展區四周則展示了不同母語的記錄或書寫方式,其中有一個部份介紹了"客語",說在的台灣漢人移民之中,客籍人士的比例僅次於閩南人籍,但是客家文化(客語)的書面紀錄似乎不如閩南籍的普遍。

這區塊是民族大融合!

不同族群、不同的語言也為台灣文學演奏了動聽的交響曲。

(三)分享記憶、開拓主題、(四)發現台灣文學史
這兩個區透過十個主題呈現了台灣文學曲折的發展歷程。

光看斗大的展示標誌也能很清楚看得出來,這裡透過了歷史的情境與共同的記憶,對映文學所要表達的面貌。
1.禁錮與脫出
2.反殖與認同
3.戰爭與傷痕
4.疏離與超越
5.批判與關懷
6.性別與情慾
7.辯論與重建
8.災難與生態
9.原鄉與祖靈
10.....沒拍到...

館內也用年代標示了一些重要的文學代表作品:


其中我看到一首李敏勇的「戒嚴風景」,非常有意象,尤其他用路名展現了從民生→民權→民族正僵持著:


(五)作家書房、文學地圖
這個展區是以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醫師的書房作為展示。

他一面是作家、一面又是醫生,小小的診療間是他與朋友談論台灣時事、思考台灣出路…的地方。
展示間結合診療室、候診室、閱覽室,濃縮了賴和工作、寫作、藏書的空間,
讓民眾了解這位帶動日治時代台灣新文學,從啟蒙到成熟的關鍵人物。

(六)匯聚潮流、迎向世界
這塊展區有分"輸出"、"輸入",輸出~像李昂的「殺夫」,被翻譯成多國語言。

國外的輸入~有西洋如:馬克吐溫…,有一面世界西洋書牆,這裡一定要拍照一下,很有fu。


這個展區也感覺得出台灣文學早已是世界文學的一部分。

(七)作家真跡
這個展區放了一些台灣作家的手稿,強調了文學書寫上的價值。
當時的期刊、報紙、信件、圖書… 都妥善收藏於館內,不過有些看得出來是用複製品讓民眾參觀。

(八)文學素顏、時光走廊
這裡用影像照片呈現了歷代重要作家與一些文學活動的歷史鏡頭。


因為年代的關係,很多人我都不認得,我只認識三毛,她在文學界裡被設定是旅行文學的開端。

那個封閉的年代去非洲流浪的事蹟也只有三毛做過。

啊娜答是翹班陪我去參觀,這裡我們來了兩次了,他幫我拍完照片就躲到地下室看他的報紙去,
剩我又細細的再看過一次,花了快兩小時才參觀完畢。



文學館門口右側有一個很大的銅雕,是郭文嵐的藝術作品「環抱」。

郭文嵐先生是台南人喔!
他的作品散佈在各地的藝文空間,如:高雄文化中心、台北市立美術館、中央大學…

出了文學館外面,這顆樹每次我都想拍它,但之前都沒帶相機:

配上綠色的牆面,整個就是:好看!


『人,不是回到他人生的某個地方,而是他存在的地方才有人生。』-江國香織。

無論任何一種文學都是語言與文字所交織的藝術,而文學源自於土地跟人民,
記錄了在歷史階段中人民的生活經驗與精神發展。
我們用不同的語言生活著,從早期原住民的漁獵生活、歐洲荷蘭的殖民、明鄭滿清的統治、日本帝國的佔據、國民政府的登陸,世代交替,族群交融。
這一路走來的歷史憂患、血淚所交織而成的民主奮鬥過程…早已一 一反映在各種文學中。
台灣文學蘊含著台灣歷史的縮影,更飽含了人民的血淚和智慧。

「國家台灣文學館」使文學更親近民眾,使民眾更暸解文學的發展,相信台灣文學將在歷史的長河中會繼續蓬勃發展!
原住民語、客語、日語、台語、國語…,交織成台灣特有的文化,一起在這塊土地上生存的人民應該要彼此尊重、團結,一同寫出屬於台灣的多元文學才是,如果只是刻意的迎合,民族性凝聚不起來,只會像一盤散沙。


總之,這個地方我覺得是可以帶外國朋友來認識台灣文學發展的好地方!
一些大陸團也可以排行程來這裡走走,多多認識本土的台灣文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ice0439 的頭像
    alice0439

    綠茶香の異想世界

    alice04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