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早在找紙教堂時就一直經過廣興紙寮的路標、招牌,這是臨時起意要順道來逛的。
在好幾年前,在斗六當櫃台小姐的我就曾在聯合報上看過廣興紙寮的小幅報導,
有手工紙DIY體驗、造紙流程介紹…是假日的好去處,每每經過埔里總是沒踏進來過…

所以,吃過午餐就直接登門去參觀,很近,不用找,就在埔里鎮上,路上有很多處路標告訴你:


以假日來說,這天人其實不是很多,散客來的話可以請服務人員導覽造紙流程+體驗DIY的樂趣!
我們沒請服務小姐導覽,就默默的自己參觀、默默拍照、然後就想說拍完了就要走了…
不是不好玩,就是一進去就開始拍照,完全不曉得在看什麼東西…

整間紙廠非常寬敞,工作人員沒有休假,不過好像只開三條生產線…


認識的人都知道我愛拍照,愛拍照愛到啊娜答在我的相機貼了一張紙條,
寫著:小玉爸爸的相機。(不知道"小玉爸爸的相機"的人請每天準時收看櫻桃小丸子,謝謝。)
是的,照片拍太多了…所以啊娜答有時後會耳提面命一番:參觀要有深度嘛!
於是,我放慢腳步重新參觀,我皺皺鼻子:這些流程常常在電視看到嘛…然後…我又開始拍了…

廣興紙寮的手工紙很有名,因為埔里出好水,有好水才能造出好品質的紙!



下面引用廣興紙寮網站的《嘆為觀紙。造紙流程》,介紹得很完整:
取材:造紙的原理是纖維的重組技術,不同的纖維形成不同的紙張, 而纖維的則取自於各種天然植物,經過各種加工而行成紙張。
蒸煮:原料經由蒸煮的過程,加速植物纖維分離。
漂洗:蒸煮後的纖維,使用大量的水洗滌。
打漿:漂洗後的纖維原料成漿狀,作打漿處理,行成所謂的「紙漿」。
抄紙:抄紙的原理是將紙漿纖維重組,是造紙流程中最奇妙的手續。
壓紙:紙漿經過抄紙形成紙的形態,再來就是將水份壓榨去除。
烘紙:一疊疊壓榨後的紙形成像豆腐的形態,再來就是烘焙成紙。
成紙:紙豆腐經過溫度的烘培,就形成一張張珍貴的手工紙了。

古時造紙,一般搭寮於河邊取汲水源,由於河水不定時氾濫,所以設立之工作場域, 並不舒敞寬大為主,反而以簡單、易於撤離之設施,做為工作的環境。 故不以紙廠自居,我們叫做「紙寮」。



↑廣興紙寮的門口一進去就有一顆大樹,看似長在裡頭…
其實裡頭建築有點像屋中屋↓,紙寮像是之後擴建而成:


DIY的體驗區分好多塊,可以一次應付多台遊覽車沒問題!
元旦假期來參觀的人潮沒想像中的多,所以這次照片沒路人甲乙丙丁了!

左上的照片是專人導覽,她會一一照步驟跟你說,由你自己體驗。

我看了一下,跑去問價格,服務小姐說有分全套、半套,然後開始說明差別…
我挑了最簡單的手工紙拓印:手工紙一張40元+木棍棒2支20元=共60元。
然後開始挑圖案,DIY體驗區的桌子有好多拓板可以選擇,我們挑了這個:【心有靈犀一點通】


然後由啊娜答體驗、我拍照:

左上第一張開始順時鐘把手工紙擺正→噴水(濕)→蓋上乾的機械紙開始用硬刷毛拍→
用機械紙把濕的手工紙吸乾,醬圖案就印在手工紙上了→接著開始上墨汁→左右敲拍平均即可→
層次看要黑一點還是要淡一點,隨自己的意→完成之後用漿糊糊木棍→噹噹!就是一幅作品了!


啊娜答在拍的時候我就看看隔壁的拓板,有"天長地久"(啊娜答說太俗了)、
"多拉A夢"(適合小朋友)、"花卉"、"卡通版的生肖"…
這幅【心有靈犀一點通】就掛在啊娜答的書房門上,嘟嘟好!

紙寮外面有一家手工紙店,我們也特地進去繞了一下:

一匹匹的都是手工棉紙、宣紙,啊娜答正在看老闆與客人交易,說100張手工宣紙$1600,
平均一張$16元,其實不算貴,因為寫一張書法或畫一幅畫、投資$16元,作品的價值就是好幾倍了。

建議要去參觀廣興紙寮的話一定要找一個服務小姐做一下導覽,別像我們一樣走馬看花似的,
我有看到遊覽車的導覽,服務小姐居然帶他們到一顆大樹下講解起,從取材開始說起吧,我想。
也要花個小錢體驗一下DIY的樂趣,不只可以做掛軸,也有紙扇、手印、絹印捲軸、壓花卷軸…
旁邊似乎也有一個"埔里紙產業文化館",是手工紙的博物館,礙於時間關係,就下次再來吧!

廣興紙寮的網站做得很漂亮,想去參觀的人可以先參考: 手工紙的故鄉—廣興紙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ice0439 的頭像
    alice0439

    綠茶香の異想世界

    alice04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